目前,化疗仍是癌症的一线临床治疗方法。然而,化疗药物促进肿瘤外泌体的释放,进而对抗肿瘤治疗效果产生阻碍作用。代表性的免疫抑制机制是肿瘤外泌体借助PD-L1介导CD8+T细胞的耗竭,另一个常见的机制是通过促进远处器官中转移性癌细胞的播种和生长来促进肿瘤转移。因此,在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中清除肿瘤外泌体是十分必要的。
近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彦荣和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樊淼合作,开发了一种生物正交反应驱动的外泌体清除策略,以抑制化疗相关的乳腺癌转移,并增强化疗后的免疫反应。相关成果以“Enhancing Chemotherapy-Related Immune Responses viaBioorthogonal Metabolic Engineering-Driven TumorExosomes Elimination”为题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10.1002/advs.202506409)。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通过糖代谢工程和生物正交反应,在内源性的肿瘤外泌体表面标记免疫球蛋白G的Fc区域(IgG Fc),肿瘤外泌体表面的IgG Fc与巨噬细胞的FcγR受体相互作用,进而促进巨噬细胞对肿瘤外泌体的吞噬作用。在阿霉素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动物模型中显著抑制肿瘤转移并增强化疗后的免疫反应。该研究为降低化疗后的肿瘤外泌体水平以增强抗肿瘤治疗效果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体外研究显示,借助IgG Fc能够有效促进巨噬细胞对肿瘤外泌体的吞噬。此外,在共培养系统中添加抗FcγRII/III会降低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表明该巨噬细胞对肿瘤外泌体的吞噬依赖于IgG Fc与FcγRII/III受体间的相互作用。体内研究表明,DOX诱导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和FcγR的激活作用刺激了机体免疫,而清除肿瘤外泌体进一步改善免疫抑制微环境并促进T细胞功能的保存。在这三个方面的作用下,有效的抑制了乳腺癌原位瘤的生长以及化疗促进的乳腺癌肝转移。
该项研究立足消除化疗相关的外泌体释放增加对抗肿瘤效果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张文涛为文章的第一作者,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彦荣和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樊淼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的资助。
参考文献:
Enhancing chemotherapy-related immune responses via bioorthogonal metabolic engineering-driven tumor exosomes elimination. Adv. Sci. 2025, e06409. DOI: 10.1002/advs.202506409
外泌体资讯网 Adv Sci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张彦荣 /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樊淼:利用生物正交反应驱动肿瘤外泌体清除以增强抗肿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