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究 › 国内外泌体领域进展总结(2023年6月)

国内外泌体领域进展总结(2023年6月)

6月份国内新出的细胞外囊泡/外泌体领域论文不完全统计有265篇。IF>10的有39篇。本期主要内容包括:诱导性神经干细胞EVs对AD的治疗潜能、肺腺癌血管生成、伤口愈合、基于CD47阻断的癌症免疫治疗、胞外囊泡用于肥胖相关炎症的治疗、糖尿病骨折愈合、胰腺癌早期诊断、结直肠癌、急性肺损伤治疗、前列腺癌、腹膜纤维化、心脏修复和再生、肝细胞癌等方面内容。内容十分丰富,不容错过。全部文献列表及部分文章原文可在外泌体之家论坛同名贴下下载。

1.复旦大学邵志敏教授研究团队preview:紫杉烷类直接诱导T细胞细胞毒性细胞外囊泡以消灭肿瘤细胞

Xu, Y., et al. (2023). "Taxanes directly induce Tcell cytotoxic extracellular vesicles to eradicate tumor cells."

Cancer Cell 41(6): 1011-1013. IF=50.3

这篇文章是对Taxanes trigger cancer cell killing in vivo by inducing non-canonical T cell cytotoxicity. Cancer Cell. 2023 Jun 12;41(6):1170-1185.e12. PMID: 37311414.这篇研究文章的preview,"紫杉醇"在癌症治疗中被广泛使用,但其体内的有丝分裂非依赖性机制仍然不为人知。Vennin等人阐明了一种作用方式,即紫杉醇直接刺激T细胞释放细胞毒性细胞外囊泡以消灭肿瘤细胞。预处理过紫杉醇的T细胞可能增强抗肿瘤效果,同时规避全身毒性。

详见:https://www.exosomemed.com/14380.html

2.同济大学郑加麟/夏骁寰/王奕等:诱导性神经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潜能

Gao, G., et al. (2023). "Neural ste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mitigate Alzheimer's disease-like phenotypes in a preclinical mouse model."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8(1): 228.   IF=39.3

前期报道:https://www.exosomemed.com/14473.html

3.【综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肿瘤院王天禄团队:肿瘤放疗耐药的分子机制

Wu, Y., et al. (2023).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umor resistance to radiotherapy." Mol Cancer 22(1): 96. IF=37.3

4.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宋西成等:m(6)甲基化阅读器IGF2BP2激活内皮细胞促进肺腺癌血管生成和转移

Fang, H., et al. (2023). "m(6)A methylation reader IGF2BP2 activates endothelial cells to promote angiogenesis and metastasis of lung adenocarcinoma." Mol Cancer 22(1): 99. IF=37.3

这篇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肺腺癌(LUAD)的转移机制,该癌症是一种常见的肺癌类型,具有高转移风险,但其确切的分子机制尚未被了解。该研究从GSE131907数据集中获取了11个远端正常肺组织、11个原发性LUAD组织和4个转移性LUAD组织的单细胞转录组学资料。在单细胞分辨率下对肺多细胞生态系统进行了表征,并探索了LUAD血管生成和转移的潜在机制。结果表明,我们构建了一个包括93,610个来自原发性和转移性LUAD的单细胞全局景观,并发现IGF2BP2在LUAD细胞亚群(称为LUAD_IGF2BP2)和内皮细胞亚群(称为En_IGF2BP2)中特异性表达。LUAD_IGF2BP2亚群在转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主导了转移性LUAD的生态系统。IGF2BP2优先通过LUAD_IGF2BP2亚群的外泌体分泌,被肿瘤微环境中的En_IGF2BP2亚群吸收。随后,IGF2BP2通过m6A修饰改善FLT4的RNA稳定性,从而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最终促进血管生成和转移。临床数据分析表明,IGF2BP2与LUAD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有关。总之,这些发现提供了原发性和转移性LUAD多细胞生态系统的新见解,并证明特定的LUAD_IGF2BP2亚群是促进血管生成和转移的关键协调者,具有LUAD转移进化的基因调控机制方面的意义,代表着潜在的抗血管生成靶点。

5.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外科胡大海教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促进嵌入富含胶原蛋白/血小板的血浆支架中的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并加速伤口愈合

Wang, Y., et al. (2023). "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 Promote Keratinocytes And Fibroblasts Embedded in Collagen/Platelet-Rich Plasma Scaffold And Accelerate Wound Healing." Adv Mater: e2303642. IF=29.4

人皮肤衍生的工程皮肤替代品显著减少了由外来/人工材料介导的炎症反应,因此更容易用于临床应用。I型胶原是伤口愈合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可以作为愈合级联反应的启动剂。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组织修复至关重要,在增强细胞再生、促进血管生成、调节炎症和重塑细胞外基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在此,将提供天然支持角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附着、迁移和增殖的I型胶原和富含血小板的血浆混合以形成稳定的三维支架。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添加到支架中,以提高工程皮肤的性能。分析了该细胞支架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在全层厚度皮肤缺损小鼠模型中评估了修复效果。该细胞支架降低了炎症水平,促进了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加速了伤口愈合。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在胶原/富含血小板的血浆支架中,外泌体表现出优异的抗炎和促血管生成作用。该方法为组织再生和伤口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和理论基础。

6.国家纳米中心梁兴杰课题组:细胞外囊泡衍生的混合纳米平台,用于基于CD47阻断的癌症免疫治疗

Tang, L., et al. (2023). "Extracellular Vesicles-Derived Hybrid Nanoplatforms for Amplified CD47 Blockade-Based Cancer Immunotherapy." Adv Mater: e2303835. IF=29.4

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免疫调节为抑制肿瘤的M1样表型是一种有前途但具有挑战性的策略。巧妙地,肿瘤细胞过表达CD47,这是一种“不要吃我”的信号,与巨噬细胞上的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结合以逃避吞噬。因此,有效地将TAM重新教育为“吃我”类型并阻断CD47-SIRPα信号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此,我们报道了从M1巨噬细胞的细胞外囊泡中衍生出的、装饰有RS17肽的混合纳米载体(hEL-RS17),RS17肽是一种抗肿瘤肽,能够特异性地结合于肿瘤细胞上的CD47并阻断CD47-SIRPα信号,可以主动靶向肿瘤细胞并重塑TAM表型。因此,由于CD47阻断,更多的M1样TAM浸润到肿瘤组织中吞噬更多的肿瘤细胞。通过进一步共包装化疗药物紫草素、光敏剂IR820和免疫调节剂聚甲双胍在hEL-RS17中,由于联合治疗模式和每个组分之间的紧密协同作用,获得了增强的抗肿瘤效果。在激光照射下,设计的SPI@hEL-RS17纳米颗粒对4T1乳腺肿瘤和B16F10黑色素瘤模型均具有强大的抗肿瘤效力,不仅抑制了原发性肿瘤生长,还抑制了肺转移并预防了肿瘤复发,在促进基于CD47阻断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7.浙江大学蔡志坚、王建莉和杨菲课题组:胞外囊泡用于肥胖相关炎症的治疗

Lu, X., et al. (2023). "UBE2M-mediated neddylation of TRIM21 regulates obesity-induced inflammation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Cell Metab. IF=29

前期报道:https://www.exosomemed.com/14504.html

8.【综述】江苏大学许文荣等:外泌体circRNA——对癌症进展和临床应用潜力的新见解

Zhang, F., et al. (2023). "Exosomal circRNA: emerging insights into cancer progress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potential." J Hematol Oncol 16(1): 67. IF=28.5

外泌体循环RNA是一种新型的遗传信息分子,有助于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其他组分等微环境细胞之间的通信,从而调节癌症进展的关键方面,包括免疫逃逸、肿瘤血管生成、代谢、耐药、增殖和转移。有趣的是,微环境细胞通过释放外泌体循环RNA在影响肿瘤进展和免疫逃逸方面有了新的发现。鉴于外泌体循环RNA的内在稳定性、丰度和广泛分布,它们代表了液体活检的优秀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此外,人工合成的循环RNA可能会为癌症治疗开辟新的可能性,潜在地得到纳米颗粒或植物外泌体传递策略的支持。该综述总结了肿瘤细胞和非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循环RNA在癌症进展中的功能和潜在机制,特别关注它们在肿瘤免疫和代谢中的作用。最后,概述了外泌体循环RNA作为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在应用,并强调了它们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9.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苏佳灿:M2型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通过免疫调节促进糖尿病骨折愈合

Wang, Y., et al. (2023). "M2 macrophage-derived exosomes promote diabetic fracture healing by acting as an immunomodulator." Bioact Mater 28: 273-283. IF=18.9

前期报道:https://www.exosomemed.com/14443.html

10.山东大学药学院张娜教授:将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屏障转化为药物仓库,以“桶中射鱼”模式促进化疗免疫治疗

Yuan, S., et al. (2023). "Transforming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 Barrier into Drug Depots to Boost Chemo-Immunotherapy in "Shooting Fish in a Barrel" Pattern." ACS Nano. IF=17.1

胰腺癌(PDA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肿瘤,严重限制了临床结果。PDAC治疗的主要障碍包括免疫细胞浸润和药物渗透受限以及免疫抑制微环境。在这里,我们报道了一种“一箭双雕”的策略,通过制备一种脂质-聚合物混合药物传递系统(PI/JGC/L-A),可以将CAF屏障转化为具有抗肿瘤药物库特性的“桶”来缓解免疫抑制微环境并增加免疫细胞浸润。PI/JGC/L-A由载有pIL-12的聚合物核心(PI)和JQ1和吉西他滨油酸酯共载的脂质体壳(JGC/L-A)组成,具有刺激外泌体分泌的能力。通过使用JQ1将CAF屏障规范化为CAF“桶”,刺激从CAF“桶”中分泌含吉西他滨的外泌体到深部肿瘤部位,并利用CAF“桶”分泌IL-12,PI/JGC/L-A实现了对深部肿瘤部位的有效药物传递,激活了肿瘤部位的抗肿瘤免疫,并产生了显著的抗肿瘤效果。总之,我们将CAF屏障转化为抗肿瘤药物库代表了一种有前途的PDAC策略,并可能有益于面临药物传递障碍的任何肿瘤的治疗。

  1. 中国科学院硅酸盐研究所施剑林、胡萍和仁济医院胆胰外科刘颖斌:双生物标志物共识别肿瘤外泌体的纳米液体活检策略用于胰腺癌早期诊断

Yu, Z., et al. (2023). "Dual Tumor Exosome Biomarker Co-recognitions Based Nanoliquid Biopsy for the Accurate Early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ACS Nano 17(12): 11384-11395. IF=17.1

前期报道:https://www.exosomemed.com/14400.html

  1. 首都医科大学陈瑞教授:治疗性m(6)A Eraser ALKBH5 mRNA负载的外泌体-脂质体混合纳米颗粒抑制临床前肿瘤模型中结直肠癌的进展

Wu, S., et al. (2023). "Therapeutic m(6)A Eraser ALKBH5 mRNA-Loaded Exosome-Liposome Hybrid Nanoparticles Inhibit Progress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Preclinical Tumor Models." ACS Nano 17(12): 11838-11854.IF=17.1

尽管已经为结直肠癌(CRC)治疗开发了治疗靶点,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CRC患者的生存率仍然很低。因此,识别特定的靶点并开发有效的CRC治疗传递系统至关重要。在这里,我们证明了降低的ALKBH5介导了CRC中异常的m(6)A修饰和肿瘤进展。机制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介导的H3K27去乙酰化抑制了CRC中ALKBH5的转录,而异位ALKBH5表达降低了CRC细胞的肿瘤发生率,并保护小鼠免受结肠炎相关肿瘤的发展。此外,METTL14 / ALKBH5 / IGF2BPs以m(6)A依赖性方式结合以调节JMJD8稳定性,从而通过增强PKM2的酶活性来增加糖酵解并加速CRC的发展。此外,合成了载有ALKBH5 mRNA的叶酸修饰外泌体-脂质体混合纳米粒子,并通过调节ALKBH5 / JMJD8 / PKM2轴和抑制糖酵解,在临床前肿瘤模型中显著抑制了CRC的进展。总之,该研究证实了ALKBH5在调节CRC中m(6)A状态方面的关键功能,并为使用ALKBH5 mRNA纳米治疗剂治疗CRC提供了直接的临床前方法。

  1.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郑颖课题组:一种可吸入的混合仿生纳米平台,用于急性肺损伤治疗中的顺序药物释放和重塑肺免疫稳态

Liu, C., et al. (2023). "An Inhalable Hybrid Biomimetic Nanoplatform for Sequential Drug Release and Remodeling Lung Immune Homeostasis in Acute Lung Injury Treatment." ACS Nano 17(12): 11626-11644. IF=17.1

肺巨噬细胞和招募的中性粒细胞与肺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加剧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肺炎症失调。调节巨噬细胞或破坏中性粒细胞计数都不能保证ARDS治疗的满意结果。针对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协同作用和调节高度炎症状态,开发了一种可吸入的仿生顺序释放纳米平台,用于ALI的联合治疗。该纳米平台(称为D-SEL)通过将DNase I作为外部可裂解臂与血清外泌体和脂质体混合纳米载体(称为SEL)通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裂解肽结合起来,然后封装甲基泼尼松龙钠琥珀酸盐(MPS)。在小鼠LPS诱导的ALI中,MPS / D-SEL穿过黏液阻塞的气道,并在吸入后24小时以上保留在肺泡中。然后,DNase I首先从纳米载体中释放出来,以响应MMP-9,导致内部SEL核暴露,从而将MPS精确地传递到巨噬细胞中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局部和持续的DNase I释放降解失调的中性粒细胞外网(NET),抑制中性粒细胞活化和黏液堵塞微环境,从而增强M2巨噬细胞极化效率。这种双阶段药物释放行为有助于下调肺部炎症因子,但通过重塑肺免疫稳态产生抗炎因子,最终促进肺组织修复。这项工作提出了一种多功能混合仿生纳米平台,用于局部肺递送双药物治疗,并在急性炎症治疗中显示出潜力。

  1. 南京鼓楼医院王晶与海外团队合作:配备纳米囊泡的融合剂和靶向部分的仿生工程

Wang, L., et al. (2023). "Bioinspired engineering of fusogen and targeting moiety equipped nanovesicles." Nat Commun 14(1): 3366.IF=16.6

细胞衍生的小型细胞外囊泡已被用作有效的药物载体。然而,存在显著的挑战阻碍了它们的临床转化,包括低效的细胞质递送,靶向不足,低产量和生产不一致性。该研究报告了一种生物启发材料,工程融合素和靶向基团共功能化的细胞衍生纳米囊泡(CNV)称为eFT-CNV,作为药物载体。该研究展示了可以通过遗传修饰供体细胞的挤压高产量和一致性地生产通用eFT-CNV。该研究证明了生物启发的eFT-CNV可以高效选择性地结合目标并触发膜融合,实现内质网溶酶体逃逸和细胞质药物递送。与对应物相比,eFT-CNV显著提高了作用于细胞质靶标的药物治疗效果。生物启发eFT-CNV将是纳米医学和精准医学的有前途和强大工具。

  1. 南京医科大学:基质细胞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通过白细胞介素8诱导的自噬增强前列腺癌细胞的放射抗性

Wang, X., et al. (2023). "Stromal cell-derived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enhance radioresistance of prostate cancer cells via interleukin-8-induced autophagy." J Extracell Vesicles 12(7): e12342. IF=16

放射线是局部前列腺癌(PCa)的治疗方法。不幸的是,当患者发展出更具侵略性或转移性表型时,放射治疗效果通常会降低。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胞外囊泡通过传递小型生物活性分子(例如小型非编码RNA)参与癌症治疗抵抗。该研究展示了基质细胞衍生的小型细胞外囊泡(sEV)通过运输白细胞介素-8(IL-8)促进PCa细胞的放射线抗性。事实上,前列腺基质细胞分泌的IL-8比AR阳性PCa细胞更多,可以在sEV中积累。有趣的是,放射敏感的PCa细胞对基质细胞衍生的sEV的摄取增强了它们的放射线抗性,这可以通过沉默基质细胞中的CXCL8或抑制PCa细胞中的其受体CXCR2来减轻。sEV介导的放射线抗性已在斑马鱼和小鼠异种移植肿瘤中得到验证。从机制上讲,在辐射条件下,基质sEV的摄取触发了PCa细胞中AMPK激活的自噬通路。因此,通过使用AMPK抑制剂或沉默PCa细胞中的AMPKα来有效地使放射治疗重新敏感化。此外,氯喹(CQ),一种溶酶体抑制剂,通过阻断自噬溶酶体融合而充分使放射治疗重新敏感化,导致PC细胞中自噬体积累。总之,这些结果表明,基质细胞主要通过传递IL-8增强PCa细胞的放射线抗性。

  1. 中山大学彭晖、叶增纯:间皮细胞的细胞外囊泡包装的ILK促进腹膜纤维化中成纤维细胞的活化

Huang, Q., et al. (2023). "Extracellular vesicle-packaged ILK from mesothelial cells promotes fibroblast activation in peritoneal fibrosis." J Extracell Vesicles 12(7): e12334. IF=16

长期腹膜透析(PD)患者中经常出现渐进性腹膜纤维化和腹膜功能丧失,导致PD治疗失败。腹膜细胞之间的各种细胞间通讯在腹膜纤维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已经证实,细胞外囊泡(EV)通过传输蛋白质、核酸或脂质参与细胞间通讯。然而,它们在腹膜纤维化中的作用和功能机制仍有待确定。通过EV蛋白质组学和单细胞RNA测序的综合分析,我们表征了从PD患者渗出液中分离的EV,并揭示了中皮细胞是PD渗出液中EV的主要来源。我们证明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以替代PD液体刺激中皮细胞释放EV,进而促进成纤维细胞活化和腹膜纤维化。通过GW4869或Rab27a敲低阻断EV分泌显著抑制了PD诱导的成纤维细胞活化和腹膜纤维化。从机制上讲,受损的中皮细胞产生含有高水平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EV,这些EV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传递给成纤维细胞并激活它们。临床上,在长期进行PD的患者的纤维化腹膜中,ILK的表达上调。PD渗出液中ILK阳性EV的百分比与腹膜功能障碍和腹膜损伤程度相关。我们的研究强调了腹膜EV介导了中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之间的通讯以启动腹膜纤维化。靶向EV或ILK可能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来对抗腹膜纤维化。

  1. 浙江大学张文斌/李洪军/复旦大学葛均波开发新的纳米颗粒,促进心脏修复和再生

Zhang, N., et al. (2023). "Biomimetic and NOS-Responsive Nanomotor Deeply Delivery a Combination of MSC-EV and Mitochondrial ROS Scavenger and Promote Heart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Adv Sci (Weinh): e2301440.IF=15.1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MSC-EV)被证明能促进心脏修复,但仍然无法启动心肌增殖重启。在这方面,ROS诱导的DNA损伤和响应是细胞周期停滞的罪魁祸首。本研究构建了一种混合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由MSC和巨噬细胞膜组成,并包含MitoN,一种ROS清除剂,以促进心脏愈合。MitoN是一种NAD(P)H模拟物,可以靶向线粒体以消除ROS并恢复停滞的细胞周期。混合型细胞外囊泡(N@MEV)可以响应心肌损伤期间产生的炎症信号,从而使其具有更好的定位和富集到损伤部位。L-精氨酸可以被NOS和ROS催化成NO和SO提供驱动力,并被固定在囊泡内(NA@MEV),以进一步增强N@MEV穿透心脏基质的潜力。与多种机制相结合,NA@MEV在小鼠心肌损伤模型中将心脏功能提高了1.3倍EF%,而MSC-EV则没有。更深入的机制研究发现,NA@MEV可以调节M2巨噬细胞;促进血管生成;减少DNA损伤和响应,从而重启心肌细胞增殖。因此,这种联合治疗在心脏修复和再生方面具有综合效果。

  1. 香港大学Judy Wai Ping Yam团队:小细胞外囊泡衍生的vWF诱导肿瘤和内皮细胞之间的正反馈环,促进肝细胞癌的血管生成和转移

Wong, S. W. K., et al. (2023).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Derived vWF Induces a Positive Feedback Loop between Tumor and Endothelial Cells to Promote Angiogenesis and Metasta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dv Sci (Weinh): e2302677. IF=15.1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高血管性恶性肿瘤,其生长和扩散在很大程度上受肿瘤来源的小型细胞外囊泡(sEVs)的调节。对对照个体和HCC患者的循环sEV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von Willibrand因子(vWF)在HCC阶段逐渐上调。与其相应的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量的HCC-sEV样本和转移性HCC细胞系中发现升高的sEV-vWF水平。晚期HCC患者的循环sEV显著增强了血管生成、肿瘤内皮细胞粘附、肺血管泄漏和转移,这些作用受抗vWF抗体的显著影响。通过来自vWF过表达细胞的sEV收集增强了vWF作用的促进效应。sEV-vWF通过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水平来调节内皮细胞。从机制上讲,分泌的FGF2通过FGFR4 / ERK1信号通路在HCC中引发正反馈反应。抗vWF抗体或FGFR抑制剂的联合给药显著改善了来自患者源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索拉非尼治疗结果。该研究揭示了肿瘤来源的sEV和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刺激,促进了血管生成和转移。它还提供了有关涉及阻断肿瘤-内皮细胞间通讯的新治疗策略的见解。

  1. 复旦大学葛均波院士团队:Semaphorin3A会加剧压力过载诱发的心脏病中的心脏微血管稀疏

Li, C., et al. (2023). "Semaphorin3A Exacerbates Cardiac Microvascular Rarefaction in Pressure Overload-Induced Heart Disease." Adv Sci (Weinh): e2206801. IF=15.1

微血管内皮细胞(MiVECs)会损害血管生成潜力,导致微血管稀少,这是慢性压力过载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特征性特征。Semaphorin3A(Sema3A)是一种分泌的蛋白质,在Ang II激活和压力过载刺激后MiVECs中上调。然而,它在微血管稀少中的作用和机制仍然不清楚。通过Ang II诱导的压力过载动物模型,探讨了Sema3A在压力过载引起的微血管稀少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RNA测序,免疫印迹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在压力过载下,Sema3A主要在MiVECs中表达,并显著上调。免疫电子显微镜和纳米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具有表面附着Sema3A的小型细胞外囊泡(sEVs)是从MiVECs高效释放和传递Sema3A的新工具。为了研究压力过载介导的心脏微血管稀少和心脏纤维化,在体内建立了内皮特异性Sema3A敲低小鼠。从机制上讲,血清反应因子(转录因子)促进了Sema3A的产生;Sema3A阳性sEV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竞争结合神经突触素1。因此,MiVECs失去了对血管生成的响应能力。总之,Sema3A是一种关键的致病介质,它损害了MiVECs的血管生成潜力,导致压力过载引起的心脏微血管稀少。

  1. 解放军总医院张翠萍等:自噬体通过减少皮肤修复细胞中游离Fe(2+) 的生成和增加释放来对抗铁死亡,从而加速糖尿病伤口愈合

Cui, S., et al. (2023). "Autophagosomes Defeat Ferroptosis by Decreasing Generation and Increasing Discharge of Free Fe(2+) in Skin Repair Cells to Accelerate Diabetic Wound Healing." Adv Sci (Weinh): e2300414. IF=15.1

铁死亡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明针对铁死亡的潜在治疗策略。携带细胞负载的分泌性自噬体(SAPs)已被认为是战胜疾病的新型纳米战士。在这里,假设来自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SAPs可以通过抑制铁死亡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从而恢复皮肤修复细胞的功能。在体外观察到高葡萄糖(HG)引起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DFs)中的铁死亡,导致细胞功能受损。SAPs成功抑制了HG-HDFs中的铁死亡,从而改善了它们的增殖和迁移。进一步的研究表明,SAPs对铁死亡的抑制作用是由于HG-HDFs中内质网(ER)应激调节游离亚铁离子(Fe(2+))生成减少以及外泌体释放增加以排出HG-HDFs中游离Fe(2+)。此外,SAPs促进了HG-HUVECs的增殖、迁移和管形成。然后将SAPs装载到明胶甲基丙烯酰(GelMA)水凝胶中制备功能性创面敷料。结果表明,Gel-SAPs通过恢复皮肤修复细胞的正常行为对糖尿病创面具有治疗效果。这些发现表明了一种有前途的基于SAP的治疗铁死亡相关性疾病的策略。

篇幅有限,仅介绍其中少数文献。

如需全部文献列表及部分文章原文,请至外泌体之家论坛同名贴下载。(搜索:外泌体之家;或网址:www.exosome.com.cn)

以上,6月份国内细胞外囊泡/外泌体领域研究进展的月总结整理。感谢大家关注!愿有所收获。下个月见!

外泌体资讯网 国内外泌体领域进展总结(2023年6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