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究 › Front Immunol | 清华大学医学院邢婉丽团队:一种利用ε-聚赖氨酸从细菌培养基中分离细菌细胞外囊泡的方法

Front Immunol | 清华大学医学院邢婉丽团队:一种利用ε-聚赖氨酸从细菌培养基中分离细菌细胞外囊泡的方法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BEV)可能介导人体菌群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在固有免疫的建立、维持和激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对BEV成分和功能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人体微生物组与宿主之间的沟通交流。然而,BEV的分离面对着与哺乳动物的外泌体相似的挑战,BEV的尺寸在纳米级别,现有研究通常用超速离心(UC)法从细菌培养基中分离BEV用于实验。尽管UC法应用广泛,但其耗时较长、对仪器和操作人员要求高,提高了BEV的研究门槛。
近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的邢婉丽团队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 Rapid Method for Isolation of Bacteria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rom Culture Media Using Epsilon-poly-L–lysine that Enables Immunological Function Research”的研究论文(2022 Aug 12;13:930510),介绍了一种利用ε-聚赖氨酸(ε-PL)从细菌培养基中分离BEV的简单方法。

图片1  

ε-PL是一种天然的广谱抗菌肽,价格低廉、安全性高,是常见的食品防腐剂。ε-PL含有大量氨基,在近中性pH的环境下带正电荷,可以与带负电荷的BEV相互作用,促进BEV的聚集,从而大大降低BEV沉淀所需的离心速度和时间。再通过改变缓冲液和超滤,即可获得BEV,直接用于后续的成分分析和功能研究。
图片2
该研究利用刺方法,从培养过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LB培养基中分离BEV,并与UC法分离的BEV进行比较。首先利用透射电镜、NTA和LC-MS/MS对分离出的成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用ε-PL沉淀的BEV在形貌、粒径和蛋白组成上都与UC法分离的BEV相似。随后将BEV与人单核细胞系THP-1共培养,两种方法分离的BEV都可以被细胞摄取,并引起相似的免疫响应。这些结果说明基于ε-PL的方法是一种较简便的BEV分离方法,且可以保留BEV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图片3
参考文献:
A rapid method for isolation of bacteria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rom culture media using epsilon-poly-L-lysine that enables immunological function research. Front Immunol. 2022 Aug 12;13:930510. doi: 10.3389/fimmu.2022.930510.
通讯作者信息:邢婉丽,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医学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导。主要科研领域为微流控生物芯片、器官芯片、移动健康与生物传感器等。已获国内外生物芯片相关专利19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主编出版生物芯片论著4部(中英文各2部)。作为负责人主持并完成十余项生物芯片相关的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

外泌体资讯网 Front Immunol | 清华大学医学院邢婉丽团队:一种利用ε-聚赖氨酸从细菌培养基中分离细菌细胞外囊泡的方法

上一篇: